查看原文
其他

苗怀明:红楼梦——现代中国的一部天书(大嘴说红学之四)

苗怀明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大嘴说红学之四)


一部曾被视作淫词邪说、遭到查禁的通俗小说日后竟然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并由此形成一门人称红学的显学,让众多专家学者为之穷经皓首,呕心沥血;一部残缺不全的文学作品竟然在几百年间让整个社会为之牵肠挂肚,痴迷不已,并由之引发轰动全国的政治运动,带来不少学人命运际遇的沉浮兴衰。

甲戌本红楼梦

 这部小说和它所创造的种种奇迹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例来。且不说原书自身所蕴涵的巨大艺术魅力,仅仅是由该书所引发的或庄重、或荒唐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已足以成为透视世态人心的绝佳材料,为研究者们所注目。

 毫无疑问,众多专家学者及业余爱好者在这部书上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并为之写出成百上千部研究著作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部凝结着天才作家毕生心血的杰作,代表着中国小说乃至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当得起如此密集的关注和如此精深的研究,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一己之见,而是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

 尽管这部作品几经数年的多次修改仍未能最后完成,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而且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于情节、字句间留下了不少破绽,但瑕不掩瑜,这不过是细枝末节,无损于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电视剧片头

 这是一部耐得住反复推敲的佳作,即使是最挑剔的读者也不能不为该书处处闪耀的艺术光彩所征服,所感动,无论是其深邃的思想,绝妙的构思,还是严整的结构,优美的字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它小说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尽管在中国古代堪称风华绝代的小说名著还有不少,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比如《西游记》、《金瓶梅》,比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但它们都还未能达到《红楼梦》的这种艺术高度。

 就创作背景与成书过程来说,《红楼梦》的出现应该说是一个个别或偶然的现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与曹雪芹类似家世、生平与才华的作家不能说是一个没有,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少,但最终写成像《红楼梦》这种传世名作的则只有他一人。

孙温绘大观园

 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个别与偶然之中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必然性,这决不是因果倒置的事后追认。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固然是作家的个人创作,但它并不仅仅属于曹雪芹一人,它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一个民族,属于一个国家。

它不可能出现在魏晋,不可能出现在唐宋,也不可能出现在明代,而只能出现在一个古老帝国走向破败的前夜,这是由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那个时代的诸种社会文化因素、个人的独特机缘所决定的。

它通过一个天才作家之手,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颠峰,展现了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没有前代小说的发展作为铺垫,就决不会有这部小说的成功。

这部顶峰之作又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大量的续书,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观念和创作手法的创新。

茅盾《题红楼梦画页》

一滴水可以观整个世界,通过这部文学巨著可以透视中国小说的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领略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

阅读该书实际上是在与一位伟大的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抽象文学理论化为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和艺术享受,由此得以充分领略独特的文学之美、语言之美。

该书因作品缺失、文献不足等原因形成的诸多谜团更是对各个阶层的读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使该书由此增加一层神秘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苦苦寻找着那些也许永远都无法得到的答案。

对一些人来说,红学研究因此而变成一种猜谜游戏,其乐无穷。但过分发展,对学术层面而言,只能是误入歧途,有害无益。

巴金等著《我读红楼梦》

可以说,研究红学有着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不能因为某些研究者的不规范之举就因噎废食,否定整个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当下主流红学破产之类的豪言壮语除了博得一些点击率和商业利益之外,在学术层面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

无论是这部小说自身还是围绕它所产生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而事实上,红学研究也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展开的,这正是红学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

是《红楼梦》这部优秀小说催生了红学,而不是红学捧红了《红楼梦》,看似十分浅近的道理在红学研究喧闹异常、学术规范缺失的今天,反倒不容易看明白。

尽管古人早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言,但《红楼梦》真正获得应有的声誉和地位却是在二十世纪,虽然对曹雪芹来说,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正是在这个悲喜交加的世纪里,昔日受人歧视的通俗小说赫然进入文学家族的核心,并走上大学课堂,被纳入现代学术体系。

在此背景下,经过王国维、胡适、鲁迅、俞平伯等先驱者的不断努力,《红楼梦》获得了中外文学史上至为崇高的经典地位,围绕它产生的红学也终于成为一门受人注目的专学乃至显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建立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成为体现时代学术文化的风向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整个社会空前的重视与众多学者的参与使红学成为与敦煌学、甲骨学并称的二十世纪三大显学,一直喧闹纷繁,热点不断,取得了十分丰厚的收获,这有大批不断发现的重要红学文献为证,有大批相继出现的优秀学术著作为证。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红学研究是可以大大写上一笔的,它代表着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变和成就。

胡适画像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获得至高文学经典地位的同时,《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一次次刻意、粗暴的涂抹和装扮中,它逐渐失去其本来的面目,被严重扭曲和异化,变得面目模糊,让人感到陌生。

回望整个二十世纪乃至本世纪的前十年,对这部小说的阅读和研究早已超出文学及文化的范围,变成了全民参与的娱乐运动,可谓举国关注,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轮番冲击。

于是,这部小说被自以为是的专业或业余的红学家们随意装点,或被打扮成指点迷径的商业教科书,或被包装成隐藏着重大历史内幕的密码本,或被吹捧成包治百病的百科全书,等等,等等。

有关这部小说的解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热闹非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提不出来的,什么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说法都有,个个都是理直气壮,气吞山河,好在大家已经司空见惯,这些说法再石破天惊都无法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奇。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在种种喧嚣和吵闹声中,没有学术门槛的红学逐渐从一门专学蜕变成一种行为艺术,谁都可以扯着嗓子嚎上两句,只要有时间、有精力,随时都可以在网上、微信上发帖;只要有钱,买个书号和买双袜子没有什么区别。

反正《红楼梦》什么都是,是暗藏玄机的天书,是被捧上天的巨著,是能解决各类人间难题的灵丹妙药,是能一夜成名的万能道具,它就不是小说,就不是文学作品。

如果曹雪芹在天有灵,看到自己的“一把辛酸泪”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他恐怕要流下更多的辛酸泪,会后悔当初不该写这本书。看似荒唐,却是眼前活生生的现实。

对学术规范的漠视和践踏,使红学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人人得以利用的公共垃圾箱,不管是非驴非马的解梦派红学,还是沙滩起高楼的秦学,不管是创建新体系的土默热红学,还是宣告主流红学的破产,都可以利用红学的招牌招摇过市,吸引人们的眼球。

《风起红楼》

将一部本为文学作品的优秀小说漫无边际地拔高,随心所欲地解读,看似十分重视,实则是对作者的失礼,对作品的不尊重。因为在种种脱离文本、缺少史料和逻辑的无端猜测中,作者凝结在字里行间的才华和匠心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扭曲了。

退一万步步讲,即使某些人的观点能够成立,《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历史著作,确实是隐藏着什么东西的密码本,确实是百科全书,这种做法除了将《红楼梦》变成一个畸形怪胎外,又能给这部小说带来什么?又能给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带来什么?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会因此而发生丝毫的改变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毫无疑问,这样做并不能为这部小说增辉添彩,反而会损害其应有的价值。清代历史上固然有不少空白点,但将《红楼梦》作为史书来看,它又能提供多少可信的重要史料呢?它又能填补多少我们未知的历史文化空白呢?

《一部红楼梦万家血泪史》

我们不需要一段未曾发生过的虚拟历史,我们也不需要一个根本不靠谱的个人臆想,我们缺少的是像《红楼梦》这样优秀的小说,因为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太少。《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获得如此崇高的经典地位,就是因为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而不是别的。

它不是历史著作,不是百科全书,不是圣经,它就是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一部天才作家创作的优秀小说不需要什么不相干的奖杯和鲜花来为它贴金添彩,仅仅是其在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和杰出贡献,便足以使它不朽,足以使它永恒,难道这还不够吗?

回到文本,回到小说,回到文学,遵照基本的学术规范和方法来阅读和欣赏作品。

一切从作品出发,从历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拒绝过度阐释,拒绝牵强附会。

回到曹雪芹,回到《红楼梦》,返朴归真,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从中领略文学之美、语言之美,才情之美,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立场。

《红楼梦人物论》

在红学研究乱象不断、新说纷出的今天,提出这个简单至极的主张尽管不合时宜,而且缺少卖点,不会引起专门制造轰动效应的媒体的关注。但我们相信,这才是红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这才是大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红学研究也许因史料文献的缺乏和学术积累的增加而变得步履艰难,呈现出瓶颈状态,难以取得新的、重大的突破,这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演进的结果,当然也是研究者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对一般读者来说,红学研究的停滞不前并不影响他们对这部优秀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因为他们只要从作品中得到审美愉悦,得到人生感悟,领略到中国文学艺术特有的魅力和神韵,这就足够了。就像大厨们没有开发出新的菜式,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传统美食佳肴一样。

程甲本《红楼梦》

对文学名著的欣赏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从一代人到下一代人,从一个世纪到下一个世纪,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这种接力则无穷尽。

尽管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社会境况不同,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但他们的灵魂都需要净化,都需要滋润,他们都可以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中看到自己、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每代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红楼梦》,都会有自己心目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也都可以进行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解读。

有些东西也许转眼即忘,但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常读常新,文学名著即是如此,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剪纸探春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好的条件来阅读和欣赏《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幸运的,因为它的读者是无穷尽的,它注定因读者的无穷尽而成为永恒。


【相关阅读】

苗怀明: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大嘴说红学之一)

苗怀明:网络红学的典范之作——读《握红小札》有感(大嘴说红学之二)

苗怀明:拥挤的红学与迷失的规范——对百年红学研究的几点反思(大嘴说红学之三)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